找到相关内容488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契晓云法师“古佛有言如皎月”禅画净意

    渲染,笔趣墨款跃然纸上,观者即使不解禅意言句,一旦接触其淋漓之墨色与无碍之用笔,亦能除烦恼障而生清凉之菩萨。(作者为美术系副教授) ...德之言行风格、仪范,则称古格、古仪、古辙。  “皎月”是指皎洁之月,或皎洁光澈之月轮,月轮指月圆如轮,指满月,表示智德圆满,亦表示佛心、菩提。故“古佛有言皎月”,便指古德之言,古德之言句智德圆满,古...

    李萧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1870610.html
  • 哥俩的昨天与今天

    人的痛楚,并送去福音! 苦难是最好的教育,穷苦磨励了他们的意志,知道了幸福来之不易,这样小就有了救人危难的大胸怀,好样的!心想:弘徳家园的孩子们,个个都具菩萨,人人都会成栋梁! 查看原文 ...双污垢的手,慈悲关怀!那位近似于一具骷髅架的人,睁着双地狱般绝望的眼睛,已是泪水满盈。站在一旁的我,就象被针刺了一下,眼泪扑簌簌落下来,随即走向前去。得知此人叫翟林龙,三个儿子,由南宫而来。 那时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976018.html
  • 佛教的学位

    佛用真心,菩萨也用真心;佛用的是‘圆满的真心’,菩萨是‘分证的真心’。 佛在经上用月亮来作比喻,十五的满月比喻佛的菩萨呢?像初三、初四的月牙。你看月牙上的月光,那个光是真的?还是假的?真的!一点也不假,只是不圆满而已!所以说初三、初四,一直到十四,都是菩萨,他是真心,但没有圆满,我们称为‘正等正觉’。阿罗汉与辟支佛用的,好像是水里的月亮,镜子里的月亮,叫镜花水月,都不是真的。从用心上看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376623.html
  • 学佛人遭遇贫穷病痛之时!

    现在的年轻人,受到了精神刺激或工作下岗等痛苦,实在无法面对就想到了自杀,寻找一些必死之路。 但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,发了菩萨的大乘行者,应该把衰败转为道用,将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,心想:“这是个很好的机会,如果没有这些痛苦,我对佛法不一定生起信心,对轮回不一定生起厌离心。”寂天菩萨也说:“苦害有诸德,厌离除骄慢,悲愍生死众。”痛苦能引生许许多多功德,第一个就是生起出离心,第二个是去除骄慢,第三个是对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24880029.html
  • 地藏法门说明

      《大日经》云:“菩提为因,大悲为根本,方便为究竟”。发菩提,修菩萨行,成如来果,乃是证佛道之不二法门。菩提为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之觉悟,乃佛法之精髓。然诸法皆有缘起,生起菩提心亦需因缘具足,否则菩提难生,依《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》起修,则为修菩提之殊胜法门,经中文虽浅显,但义理深藏,发修习,所获功德,不可思议。譬如经中所云婆罗门女、光目女救度亡母之事,虽系明叙地藏本事,实则暗说...

    果念

    |地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1419491099.html
  • 菩萨莲眼”

    一朵白莲,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,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,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。  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,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“莲界”,把寺庙称为“莲舍”,把和尚的袈裟称为“莲服...熙怡。熙,和乐貌。怡,喜悦也,菩萨常禅悦,则面无颦蹙,诸相圆满,见者悉皆欢喜,比喻莲华开时,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。   6.柔软不涩。柔软则随顺,不涩则无滞,谓菩萨修慈善之行,复于闭法无所滞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650133.html
  • 慈悲是法界的支点——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讲记

    得名因缘,得名因缘有二:  ①、从因地中修行自利的方面来解释,观:能观的智,世音是所观的境。菩萨用智观世音,了达声音,缘生性空,而为菩萨,大慈悲,发挥显现。而我们凡夫用耳听世音,听世音则使耳被音所迷惑,随音喜怒而为凡夫,则贪嗔痴,充满心中,大慈悲,隐而不显。无数恒河沙劫以前,有一尊观世音如来出现于世间,观世音菩萨在古观世音如来前发菩提,古观音佛教授观世音菩萨修习“闻熏闻修金刚三昧”,这个法门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1966730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中有关“”的经典论述(5)

    佛言。善哉善哉。须菩提。如汝所说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。善付嘱诸菩萨。汝今谛听。当为汝说。善男子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。唯然世尊。愿乐欲闻。   ——摘自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   2、佛告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。所有一切众生之类。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。若有色若无色。若有想若无想。若非有想非无想。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。如是灭度无量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4373210.html
  • 《话说青莲寺(之三)》

    伟大的救苦救难的菩萨。识知人间疾苦,持悲悯情怀,那是后来的事。是读过佛书通了佛心之后的事。慧远走在高都街上的那个时候,心中所有鸿愿不光是要从吃穿住行上去超度天下的苦人,而是要像佛那样,超度灵魂,拯救人心。菩萨法身之所以有灵光四射,就只在这一个焦点。那时候,慧远头上可能还没有灵光,或者,凡夫俗妇也还没有一个人有本事看到他头上氤氲有一丝灵光,但他胸腔里却已经有了一颗菩萨。未出家时,能够想到为叔叔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25696719.html
  • 从四摄法谈佛教的社会责任

    ”我们身为佛弟子,应该秉持这种“同体大悲”的菩萨,负起社会责任,而所谓负起社会责任,就是如何使众生远离种种灾难痛苦,得到身心的安乐。  《大品般若经》第十三闻持品说:“是诸菩萨,行菩萨道时,以四事摄...随着物质文明所带来的精神空虚,伦理道德沦丧,家庭、社会结构的变化,宗教、种族的冲突,引发恐怖主义的威胁等,使世界动荡,人心不得安宁。就在这个时候,中国佛教协会以“和谐世界,从开始”为主题,发起举办“...

    净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3239319.html